海安隆政村“四敢”精神赋动能 乡村振兴谱新篇
海安隆政村“四敢”精神赋动能 乡村振兴谱新篇
(相关资料图)
时代在召唤,使命在肩上。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,机遇和挑战并存。兔年伊始,敢拼敢干、敢为善为的隆政人,唱响“四敢”精神主旋律,筑起乡村振兴新高地,推动“四敢”精神在隆政街道隆政村蔚然成风。
人杰地灵
千年古韵应运而生
城市因水而灵秀,人民籍田而耕作,江海文明是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基础上劳动人民的历史创造,而吉家墩遗址是江海文明最早的一缕曙光,历经五千年而不衰,见证着这里的沧桑与巨变。40年前,善思求变、敢为人先的海安农民自发组织起成千上万人的队伍,骑车驮鸡,渡船过江,抢占了上海、苏州等多个大中城市的活鸡交易市场,“百万雄鸡下江南”成为一段致富佳话。40年后,“百万雄鸡”仍在,“下江南”的精神仍在,激励着一代代隆政人奋勇前进。调整养殖方式、创新经营方式、优化产业结构,农业主导产业也由“一鸡独大”变成了“百业竞放”。打造以吉家墩遗址为中心的乡村文化广场,常态化开展吉家墩、道士桥文化宣讲,定期讲党史、传文化,传承弘扬“百万雄鸡下江南”敢闯敢干精神。
党建赋能
基层治理提质增效
实施“党建引领乡风文明‘五聚’工程”,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“三治”融合稳步推进。聚能传乡音,组织老党员、百姓名嘴、五老到村组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优良传统专题宣讲。聚新破旧俗,开展乡风文明专项行动,推进文明殡葬,规范红白事标准,引导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新风。聚智送农技,党总支引领,开展“田间微课堂”,为百姓送农技、送帮扶、送温暖。聚心解民忧,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,切实提升民生福祉。聚力树典型,发挥“海安好人”典型效应,营造向“好人”学习、向榜样学习、向典型学习的浓厚氛围。多措并举建强战斗堡垒,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百业竞放
产业发展迸发有力
着力调结构,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,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构筑新支撑、培育新动能,推动一产更新提质、增产增效,二产弯道超车、换道赶路,实现一产、二产深度融合、协调发展,走出一条产业优、质量高、效益好、可持续的发展新路。紧紧围绕农业,在守红线、夯基础、创精品、提质效上下功夫,发展百亩连片藕塘,藕塘底下安静地酝酿一根根洁白如玉的藕,夏采莲子冬挖藕,迸发出无限的致富生机。完成1400多亩土地流转,另有园林绿化700多亩,彻底解决因外出有地无人种、因年老有地无人种等土地撂荒问题,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村民收入。聚焦吉家墩遗址,围绕优服务、补要素、促融合,推进观光旅游等新业态高质量起步开局。
统筹推进
绿美乡村景色宜人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,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强化源头治理,坚决落实“长效管护”管控举措,持续推行“河长制”“林长制”“路长制”,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、污水治理、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,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,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、转运、处置设施和模式,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向自然村延伸。推进生态循环养殖,400亩藕塘水产套养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“双提升”。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,保护乡村风貌,推进农村差异化发展,改善人居环境。强化环境治理,持续推进国土绿化、植树造林行动,以“村庄清洁行动”“美丽乡村创建”“美丽庭院评选”等活动为载体,抓好环境卫生整治、违法排污治理等工作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。强化责任落实,积极与上级部门统筹联动,牢固树立阵地意识,认真落实属地责任,严格摸底排查、督促检查,确保责任落实。
号角已经吹响,奋斗赢得未来。隆政村将大力弘扬“敢为、敢闯、敢干、敢首创”的“四敢”精神,踔厉奋发、干事创业,勇立潮头、奋楫争先,用创新之笔、生动实践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!